2024年12月24日,備受世界矚目的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正式全線通車。自開通以來,卡斯柯提供的通信信號設備運行穩定,受到了業主的表揚與肯定。此線路使得孟加拉南部20多個區域得以與首都達卡高效相連,極大促進了人才與經貿的快速流通。
從2015年帕德瑪大橋開工建設算起,這條夢想之路的筑就整整歷時近十年之久,中孟兩國數萬名員工傾情投入,攜手書寫了這個載入孟加拉史冊的宏偉篇章。卡斯柯項目副經理劉吉亦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他在項目現場前后駐扎四年,親身見證了中孟兩國因橋際會而結下的深厚情緣。
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簡稱“孟鐵項目”)是中孟兩國“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重點項目,也是孟加拉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基建工程,由中國中鐵全面承建,卡斯柯以通信信號EPC分包商的身份全面負責該項目的通信信號工程。
2015年,卡斯柯開始圍繞項目的通信信號工程開展前期調研。2019年10月,劉吉正式加入孟鐵項目組,并成就了他迄今職業生涯里最得意的一個高光之作。
“我清楚地記得是2020年1月3日,元旦假期剛過,我就被征召前往孟加拉,協助孟鐵項目技術方案起草工作。”劉吉坦言,一開始更多的是興奮,一來為自己能親身參與這個“一帶一路”重點工程而感到激動;另一方面,初到異域之國,新鮮感占著上風,就像一個自信的勇士面對未知的探險,充滿好奇卻保持樂觀。然而隨著項目的逐漸深入,這條探險之旅的諸多坎坷也開始一一浮現。
2020年11月,經過前后五個版本的反復打磨,卡斯柯針對孟鐵項目起草的通信信號技術方案建議書終于獲得業主確認,劉吉開始帶隊啟動工程設計工作。
“我入組時,技術方案已經接近尾聲,收尾階段還挺順利的,所以并沒有預料到隨后可能遭遇的波折。”劉吉說,設計工作啟動后他才真正領略到,與各方溝通之難、需磨合的細節之多、面臨的挑戰之大,在其有限的職業生涯中都堪為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你能想象嗎?完成第一張信號平面圖,也就是一張A3大小的圖紙,就整整耗時2個月!”
當然,這張信號平面圖并非簡單意義上的平面圖,它是決定各個車站信號設計一致性的重要基礎文件,是整個信號系統的“技術地基”,十分重要。“重要的文件多一些精雕細琢本無可厚非,但我們更多是受困于和老莫的溝通。”劉吉解釋道。
老莫是業主聘請的第三方監理公司的技術顧問,也是孟加拉當地一名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已經70高齡,依然兢兢業業為該國的鐵路建設發揮余熱,時不時還親自帶隊現場檢查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老莫的工作作風非常嚴謹,卻也有些保守和固執。劉吉說,相當長的時間內,他與老莫的關系可以用“斗智斗勇”來形容。
劉吉與老莫的合影
“其實我也知道,老莫對我們并沒有刻意為難。只不過,孟加拉當地的鐵路信號市場長期以歐洲、日韓及印度技術為主流,這次又是首次采用中國的技術方案,他對我們的技術水平還缺乏了解及信任。再加上我們在語言、文化、交流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上都有很大差異,溝通隔閡便在所難免。”劉吉解釋說,在卡斯柯看來已經很成熟的技術手段,總要花費很多精力去解釋、去說服,一開始十分令人苦惱。
從零開始建立信任很難,但信任一旦立住,便是情比金堅。在與老莫的一次次“斗爭”中,卡斯柯團隊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和一次次的專業表現,逐漸征服了這位標準嚴苛的顧問,老莫采納建議的次數慢慢多了起來,批復圖紙的速度也快了起來。至2021年9月,先通段的所有工程設計圖(140多個圖號)全部獲批通過;2023年6月,全線的工程設計圖(556個圖號)也悉數獲批,為后續通信信號工程的現場施工留出了更加充裕的時間窗口。
與老莫討論問題
此時老莫也從劉吉口中的那個“溝通老大難”變成了卡斯柯的“自來水”,他不僅總是親自上手幫劉吉改圖紙、寫說明,還會陪著劉吉一起開匯報會,做技術答疑,甚至熱情地充當技術翻譯。在后續施工過程中,每當有人對通信信號工程提出質疑,老莫都會說:通信信號不用擔心,卡斯柯的進度和質量肯定沒問題!
與老莫在項目現場
孟加拉被譽為千河之國,河道縱橫,天塹眾多。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全線逾168公里,除帕德瑪主橋外,還橫跨了大大小小共66座橋梁、貫穿20個車站,通信信號的施工過程相當復雜。劉吉在完成工程設計工作后,便開始投入通信信號的項目管理工作,這時他才發現,設計階段面臨的挑戰和施工階段遭遇的困難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由于孟加拉的鐵路尚無統一標準(例如軌距不統一,有米軌、寬軌,還有套軌),各路段及站點的硬件基礎條件也不一而同,沒有標準方案可以套用,因此,孟鐵項目所有技術設備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應性調整。邦噶站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存在,劉吉至今記憶猶新。
邦噶站是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南北銜接段的一個重要站點,其本身已是一個有年紀的老車站了,但基建卻沒有為適用新線路而進行升級,因此在安裝電動轉轍機等新型設備時,便遇到了困難。
“我們現在都是電動轉轍機,這算是行業標配了,但邦噶站的基建還停留在上一個世紀的手扳道岔時代。”劉吉苦笑道,因業主不愿耗資對邦嘎站的道岔進行迭代升級,卡斯柯只好反過來去改造轉轍機,想辦法克服安裝方式的差異,讓它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去適應老一代的手動道岔模式。“這就好比把一個最新的軟件安裝到一個古老的臺式機上,還得確保它在運轉時不會宕機。”聊起這段辛酸往事,仿佛直接看到了劉吉當時那苦不堪言的神情。據其透露,為匹配全線各式各樣的硬件條件,卡斯柯對許多本已十分成熟的設備都進行了類似的適應性改造,有的甚至是從圖紙階段進行重新設計、打樣、測試、修改、再測試等等,著實吃盡了苦頭。
邦噶站的手板道岔
盡管艱巨的挑戰總是接踵而至,一度讓劉吉感到亞歷山大,甚至無助和委屈。但他也體會到了硬幣的另一面。“這四年一路打怪升級,個人能力也得到了全面鍛煉,我已經從畫圖匠變成一個會寫方案、能做演講、還懂點貿易運輸和產品設計的復合型人才了。”劉吉笑道。
中國人向來有著濃烈的思鄉情結,但如今的劉吉卻是身在故土思異鄉。每每看到帕德瑪大橋鐵路線的相關新聞,就忍不住想起在孟加拉的燃情歲月……
“粗略算了算,我在孟加拉的日子累計超過一千個日夜了。說實話,一開始是真的不習慣。”劉吉坦言,初到孟加拉的印象并不好,潮濕的氣候、擁擠的交通、臟亂的環境、密密麻麻的蚊子……從飲食到住宿都很不適應,一個月后就迫不及待回國休整了。后來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孟國際航班時常熔斷,回國也就成了奢望。劉吉只能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慢慢融入當地生活。最長的時候,劉吉在孟加拉連續駐點14個月。
“前期我們只有四個人,租住在一家華人旅館里。除工作需要外,一般不外出,孤獨的感覺還是挺強烈的。”劉吉說,全靠大家報團取暖才能撐下來,每天晚飯后四個人就都圍爐夜話,一邊拍打著蚊子,一邊輪流講故事聽,“這種革命友情真的是千金也換不來。”他笑著說,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一種苦中作樂,后來公司租了房子作為團隊的長期辦公和居住點,生活條件也就隨之改善了不少。
但外部的交通環境卻是無力改善的。項目前期,劉吉和同事們經常要前往各個站點和區間段進行現場檢查,多的時候一周要去好幾次,每次都像是一場戶外遠征——要先乘車穿過雜亂擁擠的市區,再乘船渡過帕德瑪河,到河對岸再乘車前往站點,單程就要實打實的半天。幾乎每次外出勘場都是凌晨六七點出發,晚上天黑才能回來。“帕德瑪河道寬闊,即使坐快艇渡河也要至少40分鐘,如果是一般的擺渡船則需要幾個小時。”不僅如此,河道水流湍急,氣候也一日多變,有時候船走著走著方向歪了,有時候走到河中央突然下暴雨了,每次過河都像是一場對耐心和運氣的考驗。
項目團隊乘快艇渡河
“如果你體驗過渡河的艱辛,就能深刻領悟到帕德瑪大橋鐵路為當地百姓帶來的福祉和意義有多大。”劉吉感嘆道,縱橫交錯的河道仿佛給孟加拉的交通割開許多道口子,當地百姓只能長期依賴舟楫過河這種安全和效率都極為低下的出行方式,極大限制了當地經濟發展,而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全線通車后,不僅連通了多座跨河橋梁和多條孟加拉既有干線鐵路,打通了孟加拉長期割裂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拉動地區經濟增長,也為當地百姓們鋪就了一條希望之路,為他們開啟了更多改善生活、改變命運的機遇與可能。
據孟加拉官方數據顯示,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全線通車后,從南部城市杰索爾前往首都達卡的交通時間最快可縮短至2小時,并有望帶動孟加拉GDP增長1.5%,造福全國超過一半的人口,是一條名副其實的致富之路。
“親眼見證一個項目改變一個國家的生活,既是寶貴的工作經歷,也是一件人生幸事。”劉吉說。2023年項目先通段通車時,他很遺憾未在現場,當時便許下心愿,希望能在全線通車之日重返孟加拉。如今夢想終于成真,當他再次站在那個熟悉的車站現場,眼望現場歡呼雀躍的百姓,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真誠笑容,便覺得昔日苦難忽消散,輕舟已過萬重山。“我已經開始期待在孟加拉的新項目了,希望有機會我還能再回來,能與它再續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