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文匯報》,記者:張懿)
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中國高端裝備行業正在加速“出海”。其中,作為軌道交通控制系統的龍頭供應商——總部位于上海的卡斯柯信號有限公司也是一路揚帆遠航。
這兩天,卡斯柯海外工程部的幾位工程師剛剛回到上海。此前,他們先后趕赴孟加拉國、埃及、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參加幾個海外項目的對接,最長的歷時數月。事實上,全球出差已成為他們的日常,因為目前卡斯柯同時在至少5個國家推進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建設項目,分別位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多年的歷練,讓卡斯柯已完全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擁有很強的執行能力,這是他們在全球市場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撐。此前公布的一份權威分析報告認為,在軌道交通信號設備市場,雖然跨國巨頭仍在發達地區占據優勢,但在新興市場,以卡斯柯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
不斷書寫歷史
信號系統是控制軌道交通線路的“大腦”、列車安全運行的關鍵,也是整個軌道交通項目中最核心、最有挑戰性的裝備。在當前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全產業鏈出海”模式下,以卡斯柯為代表的信號設備企業,由此扮演著核心角色。
埃及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連接開羅和未來的新首都,是當地著力打造的“東部經濟走廊”的重要配套工程,也是中埃“一帶一路”重要合作項目。此前,開羅已有3條地鐵投入運營,都由發達國家企業承建,而齋月十日城項目則是中國企業在埃及建設的首條軌道交通線路。
埃及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
從2019年簽約成為信號系統集成商,到去年7月一期、二期建成通車,3年時間里,卡斯柯克服各種困難,將該項目打造成埃及第一條采用先進的CBTC信號解決方案的鐵路。在卡斯柯技術的支撐下,該鐵路取得多項“零的突破”,實現全方位升級,帶領埃及軌道交通邁入智能化新階段。
埃及項目是卡斯柯十多年海外拓展的一個里程碑。目前,作為中國軌道交通信號走出國門的先鋒,卡斯柯在海外的足跡已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斷為當地軌道交通發展和中國裝備“走出去”寫下各種“第一”:2013年的尼日利亞阿卡鐵路,是非洲第一條完全采用中國標準的現代化鐵路;2014年的埃塞俄比亞首都輕軌,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列車運控系統首次走向海外;2015年的悉尼地鐵西北線,是澳大利亞第一條無人駕駛地鐵;2015年的亞吉鐵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港)是非洲第一條電氣化鐵路;2020年的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是該國史上最大的鐵路項目之一;2021年墨西哥城地鐵運營控制中心重建項目,則是墨西哥迄今最大的地鐵改造項目……
亞吉鐵路
技術是最大底氣
卡斯柯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榮譽,不久前剛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自成立以來,卡斯柯始終聚焦自主創新,年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超過10%,目前擁有百余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技術和產品,取得發明專利授權近700件。這樣厚重的技術儲備和“武器庫”,使得卡斯柯在面對各種項目時都有底氣從容應對,并且將技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
悉尼西北線是澳大利亞第一條無人駕駛地鐵,卡斯柯為其提供了自主研發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列車自動監控系統。配備該系統后,列車不僅能自動出庫回庫、自動運行,還可以做到自動存車休眠、自動喚醒、自動洗車——可以說,在各種情況下,列車都具備了極強的“自理能力”。整個方案也被澳方贊譽為“世界領先”。
在墨西哥城,地鐵運營控制中心的重建,相當于為其地鐵系統更換一個“大腦”。由于這個“換頭術”技術方案復雜,實施時間短,許多跨國公司都望而卻步。卡斯柯則應急受命,與國內伙伴通力合作,圓滿完成。首批線路試運行后,墨西哥城市長來到現場,當面祝賀中國企業,并感謝他們為當地百姓便捷出行帶來幫助。
墨西哥城地鐵部分完成修復的調度工作站
在卡斯柯,參與過海外項目的同事們都有這樣一種感受:一旦走出國門,那就不只是代表公司,而是代表國家,因此必須全力以赴,把中國企業的實力充分展現在世界面前。
實際上,即使是新興市場,當地業主在剛開始接觸“中國方案”時,也曾心存疑慮。但卡斯柯每每能憑借實力和努力贏得口碑。海外拓展的這些年來,卡斯柯在項目中扮演的角色不斷攀升,從最初的子系統出口,到自主列控系統的整體海外落地,再到擔任整個信號系統乃至弱電系統的集成商……從中可見中國技術、“中國方案”在海外市場不斷贏得認可的軌跡。
全方位打磨能力
軌道交通項目技術難度高、規模大、周期長、產業鏈覆蓋廣。漂洋過海做項目,難免會遇到很多非技術因素帶來的挑戰。為此,卡斯柯一直在努力打磨,提升全方位適應力。
涉足海外市場不久時,卡斯柯曾發現他們與業主很難溝通,導致進展緩慢,后來才意識到——軌道交通項目國內通行的推進模式在海外并不適用。比如,國內習慣于在起步階段將各方集中在一起開會討論,迅速形成方案;但在海外,業主則要求先對方案文件逐個審查,再一步步固化。此外,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水平不一,文化背景相異,具體需求也有較大差別,因此,如果只是照搬現成項目,想要“一雞多吃”,很難行得通。
好在,作為我國鐵路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卡斯柯一直注重與全球接軌,“既懂中國、又懂世界”的企業文化基因,使得它在海外拓展中,能相對更容易地完成跨國磨合。基于客戶至上的理念和超強的海外執行力,面對客戶提出的特殊技術要求,卡斯柯也能充分應對解決,盡量滿足。
之前因為疫情,跨國往來頗為不便,卡斯柯不得不降低員工回國的頻率,很多工程師長期滯留海外,濃濃的思鄉情只能靠手機略略稀釋,而工作必須做好。埃及齋月十日城鐵路穿越沙漠,為完成安裝前期工作,工程師們一次次冒著風沙和烈日,頂著40℃以上高溫,徒步穿行整條線路,前后至少走了5個全程。在孟加拉國,由于當地基礎設施落后,6公里寬的帕德瑪河下游,一直沒有造橋,搭乘擺渡船單程需要3小時……
孟加拉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
艱苦的環境最能鍛煉人,同時有助于看清自己的責任。孟加拉國項目不僅為帕德瑪河下游送上第一座大橋,未來更將東聯緬甸、西接印度,成為重要國際鐵路運輸線路。而在埃及,在見證齋月十日城項目通車時,一位卡斯柯的工程師感慨道:“那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出生。”他們借用一句當地民諺表達對“出海”的態度:“埃及人說,喝過尼羅河的水,就一定會再回到埃及。所以我相信,我們與埃及的故事還會繼續。”